德国强调“硬制造”,美国侧重“软服务”,日本突出人工智能……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持续暗淡的背景下,工业4.0革命已在渐进式发生。这次革命并非单一技术,而显示出不同技术、要素融合的特征。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工业4.0革命差距依然较大,只有在打破认识误区、全体系转型升级、实施路径、主导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先机。
工业4.0激活经济
7月19日,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显示,2016年经济将增长3.1%,2017年将增长3.4%。这一预测比今年4月份的数据均下调了0.1个百分点,意味着虽在缓慢复苏,但下行压力较大。
在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同时,传感器、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新技术却层出不穷,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创新不断发展,又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希望。在增长乏力与技术革新交织的背景下,业界认为,工业4.0革命或将成为拯救经济的良方。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第46届年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已在渐进式发生,主要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扮演着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成为工业4.0的突出特征。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当前,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将对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撼动人类对自我的认知。
微软创始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物比尔·盖茨表示,人们正迎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其中数字领域的创新可能继续*。
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创新不仅仅来自大公司,中小企业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民众都可能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以往工业革命中很难见到的;美国高通公司技术官马修·格罗布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受一种技术驱动,人工智能与学习算法、高速度与低成本的通信技术,将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认为,工业4.0在许多领域带来了快速和颠覆性变化,能显着提高生产率,这将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咨询公司IHS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表示,近年来新技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随着人们对新技术的持续投入,劳动生产率将得到极大提高。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长期将获得高速增长,如果企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这些新技术或将成为拯救经济的良方。
发达国家差异化推进工业4.0
分行业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技术已初露端倪。无人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被认为是工业4.0中的核心推动技术。同时,人工智能与学习算法、高速度与低成本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也被认为将带来颠覆式改变。
如果从不同国家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工业4.0进程不一,但兼具国情特色,互有优势。
德国工业4.0强调“硬制造”,即技术过硬、品质过硬、理念过硬。
作为*,德国逾四成企业已采用工业4.0平台。德国工业4.0核心是发展制造业的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主要面向三大智能战略发展方向:“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其中,德国西门子电子车间是德国“智能工厂”的代表。工厂内的智能机器人负责每年5万多种产品,涉及16亿个生产部件的调配,可以做到庞大生产线的可靠性高达99%,产品可追溯性更是高达100%。
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化,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明说,美国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
天河智杂诃事长曾宇波认为,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而在此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外,行业联盟的组建成为发展的重要推手。“工业互联网”的概念zui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
在日本,工业4.0与其国情密切相关,是以人工智能作为。
日本社会人多地少,老龄化问袒锴常严重,这种情况倒逼该国政府在通盘政策考虑时十分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并给予优惠税制、优惠dai款、减税等多项政策支持,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日本取得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从未减少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近年来更是大规模推出技术战略规划,同时加大了对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据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与欧美等国联手启动智能制造合作计划,并以10年为期限,先后投资15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32元人民币),用于先进智能制造产业的研发和制造。
中国如何抢占先机?
2015年6月,中国版工业4.0纲领性政策文件《中国制造2025》出炉,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水平和竞争力。不过,业内专家认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发展工业4.0的基础依然薄弱,差距较大。
中国如何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打破观念误区,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理念、科研投入、制度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转型升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说,现在国内存在认为工业4.0仅是“技术升级”的误区,实际上我国工业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属于系统性差距,不单是技术、管理或政策弱于别人,而且很多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工业2.0阶段。
因此,中国要抢占工业4.0先机,就应推动技术、政策、管理、人才等各方面均能匹配工业4.0的要求,比如国家投入要真正向创新倾斜,向知识产权倾斜,做好精细管理,同时培养、储备好各层次的创新人才。
曾宇波表示,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对工业4.0的认识仍不到位,其中的关键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而是企业管理层的思想意识问题。根据工业4.0理念,除了技术,企业还要更加重视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加大对智慧工厂技术上的投资。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层面宜注重全国各地、各产业的均衡引导。
*说,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欧洲是靠自动化,美国是靠信息化推动,中国也需要形成合适的实施路径。同时,值得提醒的是,目前我国工业4.0主要是靠政府在推,应尽快回归到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让市场发挥更多作用。
在产业规划方面,国家层面要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基础通盘考虑,有所侧重确保均衡。比如,现在各省都在搞新能源汽车,无法形成合力,反而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对我国制造业来说,发展工业4.0的路径应是加紧建立更多新兴技术的研发总部、孵化总部和运营总部、创新总部,对新兴技术要从高起点切入,像硅谷那样,成为创新中心。
同时,需要大力推进信息与技术融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总冯江华认为,中国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应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制造主线。同时,在工业4.0的生产模式下,“中国制造”的落脚点不是速度和数量,而要切实追求品质提升。
专家还提醒,推进工业4.0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行业和技术,而应继续高度重视对现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政表示,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之间,都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传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工业主导产品和技术仍然是20世纪发明的技术和产品,工业4.0仍无法全面替代它们。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文化产业,主导产品和技术仍然是20世纪发明的技术和产品。新的技术和产品,是以渐进的革新为主导,突破性的质变和飞跃,也是在渐进性的量变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我国仍要高度重视对现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将传统行业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创新的信息化建设将优势产业链加以集聚与联合。
本文来自仪器仪表商情网